1984 民國73
1924 民國13
甲子太歲在明代時降生在山陽(今陝西省東南部的山陽縣),原名金濂,又名金辨。金辨在明代正統三年(1438年)升為僉部御史,協助處理寧夏地區的軍事事務。在任內,金辨推舉賢德的人才,任用有才能的人,一心造福百姓,受到眾人一致稱讚,稱他辦事公正無私。
寧夏地區長年缺水,原有五條水渠,其中鳴沙洲、七星漢和伯石灰等三條水渠,由於缺乏維護而導致淤塞。金辨就請求朝廷撥款,及時疏通,使一千三百餘畝荒田得到灌溉。當時為了鼓勵有錢的人救災,皇帝下令稱,凡是有拿出大米一千石以上救災的人都將得到皇帝頒發的證書,證書上還將加蓋皇帝的玉璽印章。
金辨得知以後,就上書皇帝、稱邊境地區和內地不同,米價比較昂貴,因此希望在邊境地區也能表彰救災拿出不到一千石的人。皇帝聽取了金辨的建議並且接受了,於是,邊境地區的糧食儲備得到了充裕,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保障。